作者:隨心   面對困難,你是選擇迎難而上,還是退回原地。   1   去年的秋天,我和同學A一起報名考了駕照。我倆屬于膽小型的,而且動手能力都很差。理論對我們倆來說不是大問題,關鍵是練車的時候,沒練車之前就聽考過駕照的同學說,練車有多么的苦逼。   盡管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兩人還是在剛練車的時候被教練罵的狗血淋頭。我和A兩人練車的時間不一樣,經常我有時間練車她沒空,她有空了我又忙了起來。   兩人心想,想找伴一起挨罵都湊不上啊。練車的時候,我每天從早到晚都被教練罵,罵的我基本練車有時候都緊張的發抖了,一緊張就熄火,整天沒別的錯就一直熄火。被教練更生氣的罵我:發抖怎么開車,別開了。你怎么這么有能耐,熄火,你一天要熄幾次火,一熄火你還有什么戲播,考試一熄火就不用考了。(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天天被教練罵的我都不想去練了,每次去練車都要做好久的心理鋪墊。內心無數次懷疑自己,懷疑怎么有我這么笨的人,怎么都學不好。又打退堂鼓,下次不來了,不想考了。但是每次有這個念頭,我都找同學求安慰,抱怨一大堆,然后再安慰自己,一定要做好,一定可以的。   在那時練車對我來說簡直是煎熬,偏偏還是我自己選的。幸虧每次頂著壓力去練車,還是有效果的,最后都順利的通過。   我教練很兇,每次練車都被教練罵。基本練車看到他就有心理陰影了,但是他教學速度很快。拿證時間也快,就是太兇了。被罵的無數次懷疑人生,懷疑自己。但是還是頂著那種恐懼的心,硬撐著去學習,然后順利的拿證。   2   相對于我的次次考試順利,同學A就沒有那么好了。她和我一起還沒考科一的時候,倆人看理論,她總是記不住,每次都想睡覺,和我聊天總是問我怎么可以快速背起來啊。叫她多做題,她說她記不住那么多。磨磨蹭蹭的拖了好幾個星期,才去考了科一,幸虧通過了。(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練車的時候,她和我一樣,每次都被罵。我其實想也知道,我們兩個人膽子比較小,而且方向感和動手能力都很差。練車的時候明顯比別人慢了好多。   但是A她比我容易放棄,練車的時候她就去練過幾次,每次去都被教練罵。她心里委屈極了,又沒有辦法。誰讓我們兩人看著身邊的人都考了證,也就跟著想考一本。在她終于在去練了一個月后,她發現她方向感那么差,還一直被罵。   心里受不住了,放棄了。她沒在去練車了,告訴教練不考了。因為她想她確實學不會,而且教練的態度她也怕。我勸她不要放棄,我那么差都考過了,她也可以的。但是她就是覺得她考不過,因為她方向感實在太差了。   去年,A沒有在堅持學下去,所以在我順利拿證了。她科二還沒有考,她也不想考了。今年年初的時候,大家出來聚會。A說她真是羨慕我那么快就拿證了,她還卡在科二不敢練。   2月份的時候,A又說他公司的上司說她要是會開車多好呀。平常就可以自己開車去銀行領錢了,出去辦事也方便。這時候A說她好后悔去年沒能多忍忍,克服自己,讓自己也順利的拿證。   3   有些時候,面對困難,我們在堅持一下挺過去了,那就好了。不能面對困難,內心就是過不了、過不去,這樣會影響著我們進步。   面對困難的事情,我們要不斷去克服。困難就是讓我們成長的機會,克服了我們成長了,面對這個困難我們以后也不怕了,因為我們學會了怎么去解決。   可是一旦我們就這樣放棄了,退縮了。以后再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還是一樣的會選擇逃避,永遠學不會這個事情,解決不了這個難題。就一直成長不了。   同學A沒有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難,戰勝自己的方向感差,動手能力不好。她不夠相信自己,也沒有勇氣去挑戰自己,克服自己的缺點。其實很多事情通過不斷的練習,會有所進步的。   因為我也是和她一樣,各種學不好。但是通過不斷的去練車,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把開始犯得錯誤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去注意它,改正自己。最后才能可以一次比一次練得好。所以面對困難,我們要勇敢的去克服它,想辦法解決它,面對它,這樣才能有所成長。才能把不會的東西學會,懂得更多。 +10我喜歡

【小小說】唐波清/打漁匠翠姑   一片湖,一葉小木船,一個苦命的女人。 奶奶不像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而好似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奶奶有事沒事的時候,總喜歡盯著家門口的那片湖,望“湖”興嘆。一片湖,一葉小木船,一個苦命的女人。這是奶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閑聊時,我好奇地問奶奶,您咋總愛說那句沒頭沒腦的話? 奶奶慈愛地看著我說,那奶奶就給你講一個故事。 幾十年以前,這湖東頭住著一戶人家,以打魚為生。這戶漁民家里有個女兒叫翠姑,從小就跟著父親打魚,常年漂泊在這片湖面上。翠姑自幼就與水“有緣”,她五歲時跟著父親坐船到湖上玩耍,父親站在船頭撒了兩手網,一扭臉,翠姑就不見了。頓時,父親便嚇出一身冷汗。湖水又深又急,船上沒人,翠姑肯定是掉進了水里。父親心慌意亂,一邊叫喚翠姑,一邊四處搜尋。過了幾分鐘,翠姑的小腦袋從船身旁邊冒了出來。虛驚一場,五歲的翠姑水性好著呢。翠姑輕松地爬上船,還高興地擺著小手沖著父親嬉笑。父親驚奇得很,這娃兒啥時候學會了玩水的本領。對于翠姑的“有驚無險”,有人說是“龍王爺”顯靈救助,有人說是翠姑“福大命大”。 從此,翠姑就跟著父親天天在湖上學打魚。不知道為啥,湘西北的人們習慣對在湖上打漁的人稱之為“打漁匠”。年復一年,翠姑打魚的“十八般”手藝,日漸精湛。無論是移網套魚、沾網圍魚,還是撒網罩魚、攔網截魚,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翠姑也就成了當地有名的唯一的女“打漁匠”。 那年鬧饑荒。一個年輕小伙子沿途要飯,餓得昏倒在翠姑打魚的湖邊,奄奄一息,翠姑和父親救了他的命。父親是個菩薩心腸的大好人,留下了這個走投無路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叫春生,估計是春天出生的吧。 從此,春生就跟著翠姑天天在湖上學打魚。翠姑變成了師父,春生就成了徒弟,父親逐漸就很少上船了。父親叼著老葉子煙槍,悠閑地坐在湖岸上,幸福地望著狹長的湖面,幸福地望著小木船上的兩個娃兒。   這兩個娃兒在小木船上有說有笑。翠姑說,春生,這打魚的營生有很多種類。譬如,“單人打魚”就要用“腰子盆”,這是個橢圓形的木盆,形似梭子,上口徑大于下口徑,從側面看上去,那盆的弧型就像個“豬腰子”。這種盆空間小,只能坐一個人,用兩個洗衣的棒槌就能輕松地劃來劃去。譬如“雙人打魚”就要用小木船,雖然船不大,兩只木槳很長,但一般人還劃不穩當,弄不好就會“人仰船翻”。 春生聽得很認真,春生感覺很新奇,春生很愿意和翠姑待在一起。 俺對你說話呢,你聽見沒?翠姑對著發愣的春生說。 春生好不容易回過神來,木訥地點點頭,嗯,俺聽著呢。 翠姑說,春生,俺現在就教你“撒網罩魚”。翠姑手把手地教春生。翠姑說,春生,你要用左手握住漁網蹶子,就是大概在三分之一的網口邊,你的右手要將網蹶子掛在大拇指上,再緊緊握住剩下的網裙。翠姑說,春生,你的兩只手要保持一個可以晃動的間距,漁網要從你的左邊往右旋轉,再用右手將網裙整個撒出,順勢送出左手的網口,右拇指帶住網蹶子,你要用盡全身力氣地把網裙撒成一個圓盤。翠姑說,春生,你要記住,撒網,出手要猛要穩,落網,要干凈利落。   春生學打魚,有悟性。翠姑一教就會。興許是兩個人心有靈犀。 俗話說,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于漁民來說,還真是這個樣子。在湖里打幾天魚之后,必須要曬兩天網,一個是網裙不容易腐爛,二個是及時修補漏洞。補網,對于翠姑來說,她可是一把好手。在岸上補網的時候,春生也是翠姑的好幫手。日久生情,兩個人誰也離不開誰。父親看在眼里,喜上心頭。春生留下來的第三年的開春,他和翠姑手牽手,喜結良緣。 結婚那年的夏天。 春生和翠姑打魚的收成特別旺,鯉魚、草魚、黑魚啥的,一天下來,最少幾十斤。離湖邊不遠的集鎮里有早市,每到雙頭日子就逢集,每到逢集的早上,春生和翠姑就會用“木板車”推著兩只大木盆,兜售各種各樣的魚。魚和魚不同,一種魚一種價錢。那時候鯉魚最貴。鯉魚,俗稱鯉拐子、紅魚。它也是當地人操辦紅白喜事時必需的魚。當然也有價錢低的雜色魚,譬如鯰魚、鰱魚、鯽魚等,當時兩毛錢就可以買一大堆。 春生和翠姑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有滋有味。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就在那個曬得死牛的夏天,湖里有一群娃兒玩水,幾個娃兒打水仗,得意忘形,一個娃兒沉了湖底。正在湖面打魚的春生,聽到娃兒的呼叫聲,一個猛子,躍入水中。這娃兒沉得太深,春生在湖底搜尋好久,總算把這個娃兒推出了水面,可春生他再也沒有浮起來,春生沒了。 翠姑哭得死去活來。翠姑結婚沒幾個月,竟然變成了寡婦,就連個娃兒都還沒懷上。 翠姑再也沒有嫁人。翠姑就想一輩子守著這片湖。翠姑是個苦命的女人。奶奶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眼睛有些濕潤。 我忍不住問奶奶,那個翠姑后來咋樣? 后來嘛。后來,翠姑就變成了你的奶奶。奶奶似乎又變得高興起來。 我驚奇地追問奶奶,那我爸是...... 你爸是奶奶抱養的娃兒。奶奶說這句話的時候,那張爬滿皺紋的老臉上堆滿了幸福。 +10我喜歡

原創 若塵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很多人想不通為什么偷不著最好,其實一句話就說明白了: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   夫妻是兩個生活在一起的人,情人是相愛的兩個人,朋友是相互幫助的人,而知己是互相理解的人。   人與人有一種最默契的關系,就是你說什么,我聽的懂,我說什么,你能夠明白。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可以相對無言,也不會感到尷尬;可以在一起各忙各的,仍能相互依托;長時間不見,偶爾會想起,卻沒有刻骨的想念。   相交平淡如水,卻能念念不忘。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欲望,每個人都有被理解的渴望,每個人都有被愛的愿望,但人與人之間理解的鴻溝又是那么的大,能夠徹底理解的對方的人,這世間又有幾對。   親密并不是保持關系的最好方法,保持適當的距離反而確保良好關系的最佳方案;這是因為,人存在一個客觀的世界里,卻都生活自己的主觀世界中。   在主觀的世界里,人們是無法溝通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每個都是 孤獨的原因。   我們看這不到這個世界的真相,我們對世界感觀,都來源于我們感覺和經驗。所以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是我們自己認為是這樣。   我們對世界的感觀,都來源于“我認為”。   異性知己分為紅顏和藍顏兩種,藍顏比紅顏更高級一點,因為藍顏屬于“偷不到”的那種。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覺,傾訴的時候,找個異性,有些話更容易說出來,也許這就是異性相吸吧! +10我喜歡

青柚作家:張凱(青柚00001)   除了他們自己,恐怕沒有人講得清楚他們相愛的開始;如果嬸子不肯開口,這恐怕又成了一個秘密。人們對這對苦命鴛鴦的記憶,要從八年前那個荼蘼花開的初夏說起……   那年夏天,他們的愛情已瓜熟蒂落,他們抱著剛出生還未滿月男嬰回到了方家老宅。   此時,抱著孩子走進老院子的方晴雨已年近四十,方家老宅住著他的爺爺奶奶,兩位老人已有九十五歲高齡,兩個佝僂的身軀扶在一起即將走完一個世紀的輪回;方晴雨的生身父母,也就是兩位老人的兒子兒媳在方晴雨幼時第一次掉牙的時候因病痛的不幸相繼離世,撒手人寰;方晴雨是兩位老人的雙膝下長大的。在隔了輩的親情里,在他爺爺奶奶全部的擔心和溺愛里,他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面對眼前的孫子和孫媳,以及他們懷里抱著的重孫子,兩位老人用顫顫巍巍的雙手接過他們心頭的肉,枯萎的雙眼里又涌出了喜悅的淚水,他們歡喜的笑聲久久地撫慰著那些歷經風霜的等待。   村里人都說這次方晴雨算是給他爺爺奶奶送了世上最好的禮物,光是看著這小家伙哭哭鬧鬧,兩位老人延壽二十年都不成問題;村里人又說,娶這么年輕漂亮的女孩回家門,這簡直就是老牛吃嫩草,單是從年齡上講,兩人在十二生肖的轉盤上已足足隔了一圈半有余;村里人說了很多,他們也聽了很多。   方晴雨在馬家灣鎮算是一個知識分子,他中專畢業后被分配到鄰縣的中學教物理和數學,他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為人老實,相傳時常受人欺負,有時連學生都敢沖上講臺扇他的耳光;他仿佛天生就有一副逆來順受的賤骨頭,他沒多說一句的在一個地方一教就是十幾年。   這個為他生兒育女的夏如雪,他的妻子,有著美麗名字以及漂亮臉蛋和無瑕的青春,他們就這么不為人知的相愛了,正是情不知從何而起,一往而深。他們給這份愛的結晶取名志遠,希望這個孩子長大后能志存高遠,有所作為。   在方家老宅的日子里,方晴雨照顧著坐蓐的俏媳婦,新生的生命以及年邁的老人,他沒有正式辭職就決定不再去外地教書了;那年夏天,村里剛開始普及電路,憑著多年教授電壓、電線、電路的經驗,他成了方塘村有史以來第一個有學問的電工,也經常照顧湍河兩岸其他各村的電路漏電、短路、電壓異常等問題。   除了是電工外,他還是耕種的農民,也是擺船的漁夫;他在不惑之年,扛起了太多責任;生活愈是艱苦,他愈是牛勁沖天,他是這個特殊家庭的中流砥柱,方家的老院子太過孱弱,他不得不堅強面對。   夏季正是河水泛濫充盈的季節,住在河岸兩旁的人們都有出船捕魚的習慣;湍河是沙質的河床,漁網下去不易被掛在水底,在攔水聚沙的木樁石壩上推船入河,河里魚蝦基本已把腳跨進船艙一步了,另一步只需把撒圓的大網用力提起。   見別人空手而去轉眼又滿載而歸,方晴雨也不羨慕,他只是在陽光溫柔、微風拂面的時候帶著夏如雪和小志遠用蚯蚓在壩頭釣上兩條魚,一條給老人和婦孺燉成一鍋鮮湯,一條從集市上換些醬油和椒鹽。   在那些別人都是用牛耕田的日子,唯獨他用教學攢下的積蓄牽回了一匹馬,一匹會生下小馬的母馬。這匹馬是方家的又一勞動力,等志愿會站著走路的時候,這位年輕的媽媽便騰出手來參與田里的耕作。多數時間,她牽著馬就行了;晴雨同志在干重活的時候是幸福的,因為他知道,他累著,他的女人就少受累了。   當勞作的母馬生下小馬駒的時候,他們在方塘村的湍河東畔一共見識了四次荼蘼的花開花敗。   第一次是他們抱著志遠拜叩老人的初夏;最后一次是四年后的夏末。   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當他們第四次看到荼蘼也凋謝的時候,他們還未意識到凋零的不只是花事,還有他們自己。     轉眼間,方晴雨帶著老婆孩子回到了方家已有四年了,志遠已經能一個人在院子和小巷里奔跑和稀泥了。院子里的柿子樹紅紅的柿子紅了四次,偷吃柿子的灰椋鳥從河邊的幾棵苦楝樹上往他家遷徙了四次。家里有了人,有了會飛的活物,有了高大的馬匹,家里百年來沉悶的氣息便自己躲了起來,晚上幾代人分享鮮魚的時候,歡樂的氣氛便從融融的灶火和燈光里四散在老院子的每一個角落。   兩位即將百歲的老人只有在小志遠偶感風寒發燒咳嗽的時候才能在他們身上看到歲月的痕跡,平時三個人都像小孩子似的在一起呀呀學語,一起討論螞蟻搬家后多久老天爺會安排下一場雨,他們還一起約定如果那天下雨天上還有太陽的話,他們就一起出去曬太陽。   那一年,夏天剛過去不久,一陣秋雨就打落了幾片泛黃的樹葉,院墻邊上的一綹雜草叢里,一綹獨自盛開的白色荼蘼花又獨自敗落。世間萬物都走過了生命中最旺盛的季節,有的正在枯萎,有的即將枯萎。方晴雨家的馬在秋收的季節生下了一匹棗紅色的小馬駒,他在給馬屁股熏艾葉的時候發現媳婦夏如雪的肚子也懷了孩子微微的凸起;推算了日期,這孩子出生的時候正好趕上兩位老人的百歲壽辰,真是雙喜臨門;他跟媳婦商量著,過年放鞭炮的時候要留下一掛最長最響亮的鞭炮,要在孩子滿百日的時候在宴請父老鄉親的宴席上放一個瀟灑。   為照顧這一家老少的生活,這個秋天他格外的繁忙,也格外的勞累。   在田間地頭碰上家里要換手拉開關的活,他就先去幫人家換好了,能把燈泡拉亮了才回去干活,回家做飯。在多雨的夏天,沿著屋檐排開的粘毛單線因浸水而漏電而導致跳閘斷電的情況出現;那時候村鎮已有不少人家添置了電視機,雖說的是黑白的,也抵擋不住人們對新鮮事物的熱情,每每總是幾家幾戶人帶著凳子擠在一起看電視,看西天取經,看怒沉百寶箱;人們常常湊在一起看電視、吹風扇,每當正在興頭上的人們遇到停電的情況,躁動的人堆里就傳來笑罵電工聲音,罵他是不是只顧著跟媳婦親熱拉錯了閘,罵他是不是死了怎么還不推閘,罵罵咧咧的聲音成了斷電后的一種娛樂。斷電的時候人們總會提起他。   除了誰家有紅白喜事,他一般不串門閑談,對于扎堆閑罵的人群,獨來獨往的方晴雨更是敬而遠之,往往應酬上三兩句話便匆匆離開回到自己家的老院子。他把家里的活干的很細致,他把柴火分成硬的和軟的分別放置,硬的樹枝、花柴都被截成一樣的長度,劈成差不多能燒透的厚度一一的碼在一起;軟的樹葉和麥秸堆成一堆,做飯的時候,軟柴燃著后只消三五根硬柴便能燒開一鍋子熱水。      如果那天的雨沒下那么大,如果那天高壓線意外漏電沒有觸發他捕魚的靈感,那么他的生活將一如燒水做飯那樣的簡單。   可是,偏偏不是那樣。   在荼蘼凋落的第三個下午,陽光下一切的美好都被烏云籠罩,繼而狂風肆虐、暴雨如柱,頃刻間,方塘村成了一片沼澤,整個馬家灣都淹沒在沼澤之中。   風雨到了第二天的黃昏才停下來。   雨后的天空湛藍無邊,夜幕前的晚霞在鋪滿了積水成災的街衢和巷道,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發出一聲來自壓抑深處的嘆息,說道:“都停一天電了,電工怎么就不知道推閘!”   大雨推倒了河邊的一顆苦楝樹;枝椏掃落了一根高壓線;高壓線落到了被木樁石壩庇護的死水潭里。一窩小魚和幾條大魚連同深潛水底的泥鰍瞬間泛起了身子漂了起來。   方晴雨在接上高壓線后終于推上了閘,人們的燈亮了,天黑了。   方晴雨拎著那些魚回到了家,不幸的魚給他帶來了不幸的想法,那是他正躊躇滿志,尚未意識到那些魚自身所存在的悲劇。      接下來的幾天,他用半籮筐小魚和一天大頭鰱魚從擺渡的老九那里借來了擺渡的木船,在艄公老九的指導下,生平離水最近又離水最遠的方晴雨操起了長篙,一篙下去扎進了河底,順著船幫從船頭走到船尾,他便駕著木船在河面上行走了。他靠著堅強的毅力掌握了撐船的技巧,隨后便用銅線捆在村頭變壓器保險絲的兩端,以此避免電流過大造成鉛絲熔化而使全村斷電的結果。   萬事具備的時候是在一個四下無人的中午。   他取來長期維修電路時積攢下來的電線,把它們拼接成一條足夠長的線。他把電線的一端固定在了一條竹竿上,另一端甩在了曾在大雨里墜落的高壓線上;他幾篙下去,船便駛進了木樁石壩圍合的死水潭,湍河的水從來洶涌湍急,唯有此處出奇的平靜;他把連接電線的竹竿插進了潭底。   有人說,那天中午的河面閃過一道藍光;有人說,他們聽到了一聲沉悶的響聲。那天方塘村燒毀了十三臺電視機和一個高壓鍋和四個電燈泡,人們匆忙走出冒著糊味的房屋紛紛向方家老宅走來。   夏如雪扶著肚子牽著會走路和和泥的志遠跟著驚慌失措的人群尋找失職的電工,他們要一問究竟,問電視機和電燈泡一同冒煙的問題。   他們找到了那個能用蚯蚓釣魚的死水潭,他們發現了他。   他趴在平靜的水面上,腰和腿深埋水底,只有脊背和后腦勺露出水面一上一下的泛著漣漪,他的身旁是木船和大大小小同他一起漂浮的魚。世界在那個時刻安靜了,唯有河心水聲濤濤,濤聲之后是一個拉著孩子的女人的尖叫和一群驚慌失措的人的驚慌。他們扯下電線把他撈起來時,悲劇已然發生。   在方家老宅的院子里,一個凸起的新墳成了方家所有的悲痛和記憶。   出事后不久,人們帶著鐵鍬和棺材在母馬生下小馬駒的地方埋葬了他們的朋友,也牽走了那匹產后的母馬以便換些錢來補償那些因過度放電而損壞的電器和支付那口棺材的費用。   志遠和小馬駒目送了牽馬而去的送別的人群;老九吹著高亢而蒼涼的嗩吶送別他新收不久學藝不精的徒弟;夏如雪因過度悲傷而倒在了床上,兩個老人噙著熱淚守在孫媳婦的床前,哭也無聲的綴泣。   隨后的幾個月,方塘村再沒有出現無故跳閘跳閘的情況,人們的燈火也不再因漏電而熄滅,電工的名字漸漸地不被提起。     秋風吹來,天氣轉涼,一個熟透的柿子連同一片經霜變紅的柿子葉從枯枝上掉了下來;落地的聲音驚飛了一只貪嘴的灰椋鳥,接著是整群而起的灰椋鳥,它們從方家老院的那株老樹上飛走了,徑直的往南飛去,飛過湍河一中的教學樓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   那群鳴聲低微而單調的鳥兒離開后,憂郁的色彩便籠罩著這戶人家,沉悶的氣息從各個角落爬了出來。傷心過度的夏如雪開始喃喃自語起來,有時變得神志不清,常常在太陽下山的時候拉著孩子去等暮歸的丈夫和拉車的老馬,結果總是白等一場;等她回神望著那座陡增的新墳時,那種失望和茫然的感覺又變成了傷心和眼淚。   相比之下,兩個老人的心情倒是不那么沉重,他們只在一個多月前老九用嗩吶吹響安魂的曲子時流下淚水,其余時間他們照舊陪著重孫子探尋螞蟻和落地的柿子的秘密。   當第二場秋雨灑在紅色柿子葉上啪啪作響時,老院子里僅剩的歡樂也到此結束。期頤之年的老爺子在雨后的院子撿了一個落地后尚未摔碎的柿子,在轉身回屋的時候,跌倒在了門檻上。在老伴和孫媳婦的攙扶下,老爺子又站了起來,自詡身體硬朗,讓他們不要擔心,并把火紅的柿子交給了站在一旁的重孫子,他獨自回里屋躺床上休息了。   翌日清晨,窗外秋雨瑟瑟,方興未艾,老爺子支支吾吾的表示身子痛要多躺些時間;老太太廝守床前,神情里流露著幾分釋然和幾分憂傷,好像有許多話要講,只是始終沒有講明;他們像兩支蠟燭在關不上的窗前跳動著微弱的火苗,仿佛一不留神就要被風吹滅。   風吹來的時候是在三天后的夜里的某個時分,天亮的時候他們的孫媳婦發現他們已長眠不醒,兩個經歷百年風雨的老人平靜的離世在方塘村掀起了一陣躁動。   人們聞詢趕來吊唁,帶著煮好的面條和火紙,遠房親戚的鞭炮在這個多事的秋天又一次響起。   人們在老人久住的房屋搭設了靈堂,又請來村祠堂里的一眾尼姑和尚在靈前打齋念經,超度亡靈。整個方塘村徹夜不眠,木魚和大磬的聲音響徹在方家的院子里,回蕩守靈的村子里。   守靈三日之后,人們帶著鐵鍬在院子的新墳前又挖了一座墳,兩位老人壽終正寢同穴而眠;在棺材覆土前人們紛紛灑下流通的貨幣來厚葬他們的祖宗,村里的孩子跳在棺材頂上,例行規矩似的從飛揚而下的泥土里撿拾硬幣。這次人群散去,再有再牽走什么,那匹小馬駒徒自在院子里行走,無人問津。   這一次,老院子安靜了。   夏如雪在這個她居住四年的院子里經歷了四個春秋,季節的變化,候鳥的遷徙以及氣溫的變化,她都熟悉了,而這一年,她發現季節變了,晝夜的交替了變了。她時常抱著熟睡的孩子在有月光的夜晚出門,在巷子和河邊游蕩,而在陽光充足的白天卻躲在了屋子里;在她遇到我小叔之前,好在志遠常在她身邊提醒吃飯的時間,要不然悲劇將再次重演……——節選自張凱作品《等你,在花開的季節》 +10我喜歡


許智帆的熱門嚴選楊陽侑的優質推薦評比50281洪怡婷的每日頭條59557駱曼堅直播開箱推薦16553柯儒禾的推薦清單86592陳修名的優惠好物陳俞屏的必買購物清單王怡靜的推薦清單18767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 (2) 吳孟威的購物守則14546請記得,成敗得失不在一時一地 夏子芸的推薦評比好物29120人生是一場戲,生旦凈末丑 (2) (3) 林育霖的優惠好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68vr5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